查看原文
其他

随想录23 || 成尚荣: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呼唤更多“起来先生”和“来先生”

成尚荣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-02-05

全文共1643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

 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、编辑费、版面费

《中小学管理》唯一投稿邮箱: zxxgl@zxxgl.com

  

“起来!不愿做奴隶的人们!把我们的血肉,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……”雄壮的国歌声永远响彻祖国的蓝天,永远回响在我们的心灵深处,激发起我们的昂扬斗志,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。尤其是起句“起来!”贯穿国歌的始终,歌词结尾又是连续几个“起来!”,一次次的呼唤,一次比一次高亢、激越。据说当年聂耳在听到这一歌词后,半夜撞开田汉的房门,激动地说:让我来谱曲……在艰难岁月里,在战争烽火即将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,“起来!”的歌声像一声惊雷,刺破了黑暗的夜空,唤醒了沉睡的同胞。后来有人索性称田汉为“起来先生”。


“起来!”是惊雷般的唤醒,是钢铁般的誓言,是巍然屹立的身姿,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形象。“起来!”既是历史的呼唤,又是时代的召唤,是伟大的民族精神,更是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真实写照。1949年,中华民族勇敢地站立起来,挺直了脊梁;改革开放以来,尤其是近十年,中国正在走向共同富裕;随着新动能、新优势的开发,中国的伟大复兴将会实现,中国将最终强起来。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,这是中国历史的逻辑、时代的逻辑、未来的逻辑,不可阻挡。只要我们“起来”,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必然的。在“起来”中,富贵不能淫、贫贱不能移、威武不能屈的“大丈夫”永远挺立;在“起来”中,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、为往圣继绝学、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定会成为事实。当然,在“起来”中,那种躺平的想法和状态将被击破。“起来先生”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呼唤、激发、鼓舞、引导的任务。


中国有“起来先生”,还有“来先生”。“来先生”是我给陶行知先生取的名字。称陶行知是“来先生”,是由于受到他的言与行、知与行的启发。陶先生说:“人生为一大事来,做一大事去。”他又说: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。”在这两个“来—去”中,陶先生的崇高精神与品格生动凸显。这里的“来”,是来为教育鞠躬尽瘁,为民族培养新人。陶行知的“来”还凝聚在他写的《教师歌》中:“来,来,来!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,发现你的小孩。你不能教导小孩,除非是发现了你的小孩。来,来,来!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,了解你的小孩。你不能教导小孩,除非是了解了你的小孩。”后面还有三小节,也是同样的表述方式:“来,来,来!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,解放你的小孩……来,来,来!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,信仰你的小孩……来,来,来!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,变成一个小孩……”陶先生一直在孩子中,也不断在呼唤我们“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”。陶先生真的是“来先生”。


“来先生”召唤我们“来”,实质是召唤我们去“做”,“来”的目的是“做”,“做”是“来”的继续,也是“来”的核心要义。当然,这里“来”的绝不只是一个人,而是大家都来做“来先生”,做起来,做出来,持续做,创造性做,做得好,做成功。“做的哲学”让先进的理念、思想转化为丰富生动的实践。为此,我们要勇敢地“来”,来创造新时代的新赛道,做新赛道上的奔跑者、奋斗者、奉献者、创造者;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军里,增强文化自信,提升关键能力,踔厉奋斗,守正创新;来到新课程改革中,以课程改革推动更高水平育人体系的构建,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
无论是“起来先生”,还是“来先生”,都有一个“来”,而这个“来”最终是扎根中国大地,瞭望辽阔世界,面向美好未来。未来充满不确定性,但这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理想信念的缺失,是斗志的松懈,是创新精神、创新能力生长得过于缓慢。正因为意识到各方面的不确定性,我们才要努力从中寻找确定性,在做好充分准备中生长起信心,这需要我们都做新时代的“起来先生”和“来先生”。


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蹚过千山万水,甚至要经历险山恶水,经受千难万险,但有了“起来先生”和“来先生”的精神鼓舞和行动感召,相信我们一定会千帆竞发、百舸争流、指点江山、激扬文字,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。面朝未来,繁花似锦,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要保持乐观期待,努力争做新时代的“大先生”。


随想录2021-2022年文章汇总↓

[ 随想录 ] 2021年全文合集

随想录12 | 对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负责

随想录13 | 让学生成为思想劳动者

随想录14 | 在大脑深处准备未来

随想录15 | 成尚荣:奥林匹克格言中的“——更团结”

随想录16 | 成尚荣:“不知道”与“知道”之间……

随想录17 | 成尚荣:作业改革的“第一原则”——完成的真实性

随想录18 | 成尚荣:给学生一次当“教师”的机会

随想录19 | 成尚荣:始终站在美的一边

随想录20丨成尚荣:思考时要像个天才,说话时应像个孩子

随想录21丨成尚荣:老师,请关注课程方案

随想录22丨成尚荣:“量子纠缠”的联想





12期文章回顾 


薛二勇  李   健丨建设基础教育强国:解读二十大报告新部署

张晓光  芦咏莉等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,中小学怎么做?

李   晶丨高质量教育的学校样态

谢   凡丨对话贺诚:办一所融汇传统与现代的理想学校

赵德成丨共绘善治有为图景:为什么教师参与如此重要

王   烽丨融合共生: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未来

张东娇丨新形势下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再次高阶发力?

项红专  唐琼一  黄   芳丨校长:一门重要的隐性课程

褚宏启丨英才教育是教育公平的高级形态

程红兵丨课程研发的基本要素



文章来源:

《中小学管理》2022年第12期 · 随想录

文章编辑:王淑清

微信编辑:黄子珂

微信设计:新媒体运营部





  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随想录23 || 成尚荣: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呼唤更多“起来先生”和“来先生”

成尚荣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